中国银行原副行长:稳定币立法可能反噬稳定币,交易市场乱象丛生
最近,稳定币立法成了金融圈里的热门话题。美国抢先一步,《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》闪电生效,香港的《稳定币法案》也不甘示弱,紧随其后。
大家都在想,这是不是意味着稳定币的春天要来了?然而,中国银行原副行长、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永利却抛出了一个惊人观点:稳定币立法,可能是颗“定时炸弹”,不但救不了稳定币,还可能让它陷入万劫不复之地!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
稳定币涉及面极广
先来说说稳定币到底是个啥,简单来讲,稳定币就是一种特殊的“数字货币”,它不像比特币价格上蹿下跳,而是跟法定货币(比如美元)挂钩,价格相对稳定。
听起来挺靠谱,对吧?但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,就拿发行机构来说,稳定币不是央行发行的,而是由符合条件的私营机构来干,这就好比市场上突然冒出好多家“小央行”,都在印自己的“钱”,不乱套才怪呢。

再看看储备资产,监管部门要求发行稳定币得有足额的高流动性资产储备,可这储备资产的构成却很让人担忧。里面不仅有现金和存款,还包括短期国债或央行票据等。
展开全文
国债价格可不是一成不变的,一旦市场波动,价格暴跌,储备资产就可能大幅缩水,稳定币的“稳定”根基也就动摇了,而且,不同机构发行的同种法币稳定币,储备资产结构不一样,这就产生了套利空间,监管难度直线上升。想想看,要是市场上到处都是套利机会,金融秩序还能好得了吗?

还有,稳定币运行过程中的监管漏洞也不少,存贷款活动缺乏有效监管,加密资产交易平台暗箱操作频发,这就像一个没有警察的闹市,各种乱象丛生,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,市场信任也会逐渐崩塌。
王永利指出,稳定币立法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,甚至可能反噬稳定币。一旦立法明确稳定币及加密资产的合法性,银行等支付机构就能参与其中。

它们可以直接对接公链,实现存款链上化,让客户轻松在链下法币存款和链上加密法币之间转换。这样一来,法币稳定币的优势就被削弱了,因为它不再是连接加密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唯一通道,额外的转换环节和成本也让它在竞争中处于劣势。
传统金融机构的加入,也会让加密市场的格局发生巨变。RWA(现实世界资产)将成为加密交易的主力军,取代链生资产的地位,这对现有的法币稳定币市场格局冲击巨大,美元稳定币的领先地位、加密交易平台的影响力、未监管稳定币和山寨币的生存空间,都会受到挑战。

王永利认为,与其跟风发展人民币稳定币,不如另辟蹊径,加快整个加密资产立法,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上链,推动RWA发展,吸引加密交易所注册,让人民币更快上链运行,才是实现换道超车的关键。
小结
稳定币立法看似是给稳定币的发展开了绿灯,实际上却隐藏着诸多风险。在这个快速变化的金融科技时代,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,审慎看待每一项政策和创新。毕竟,金融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,一步走错,就可能满盘皆输。





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