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务云服务依赖的“三大风险”:传统运维的“盲区”

Connor Binance 2025-10-20 7 0

政务云服务依赖的“三大风险”:传统运维的“盲区”

政务系统所涉及的服务依赖关系,随着业务不断地迭代发展,正逐渐变得愈发复杂起来。在这样的情形之下,传统的运维模式在面对它所带来的一系列风险时,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。

政务云服务依赖的“三大风险”:传统运维的“盲区”

连锁故障“防不住”

政务服务之间所存在的依赖情形常常呈现出‘跨层级’以及‘跨部门’这样的特点。就拿市民的‘医保报销’请求来讲,其在处理过程中需要调用社保参保信息接口,然而,这个接口又得依靠户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校验服务才行。

传统的那些监控工具是没办法将这种‘多级依赖’的状况给呈现出来的。当户籍系统出现了延迟的情况时,运维人员往往就只能察觉到‘医保报销’的速度变得很慢,可却压根意识不到出现故障的源头究竟在哪儿,如此一来,故障便会从一个服务逐渐扩散到多个存在关联的系统当中去。

曾经有某个地级市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,因为‘公积金查询接口’出现了超时的状况,结果就像连锁反应一般,引发了政务APP里面的‘购房资格核验’‘贷款申请’等足足5个服务同时出现异常的情况,其影响的范围一下子就扩大了5倍之多。

在传统的运维模式之下,这种‘看不见的依赖’常常就变成了故障扩散的‘隐形通道’。再比如说,某县在对社保系统开展一次数据库升级操作的时候,就意外使得医保结算服务出现了中断的情况;还有某市在对政务APP的一个接口进行调整时,竟然引发了企业注册流程全线都陷入卡顿的状况。

政务云服务依赖的“三大风险”:传统运维的“盲区”

展开全文

架构优化“理不清”

伴随政务云不断扩容这一情况,服务彼此间有可能出现所谓的“冗余依赖”或者“循环依赖”这样的状况。

就拿具体例子来讲,A服务会去调用B服务,而反过来,B服务又会对A服务进行反向调用,如此一来便形成了那种“死循环”的情况;再或者是有多个服务会反反复复地去调用同一个基础接口,这就造成了资源被白白浪费掉。

传统的运维工作,并没有那种能够涵盖依赖关系的全局层面的视图,所以也就没办法去识别出这些存在的问题,在进行架构优化的时候往往就只能凭借所谓的“感觉”来行事了。有某省级的政务云在对服务依赖情况加以梳理的时候就察觉到,差不多有30%的接口调用实际上是属于冗余性质的,仅仅就是因为“历史遗留”方面的原因才一直存在着,每年由此而浪费掉的计算资源几乎能达到近20%之多。

容量规划“算不准”

政务服务在面临峰值压力时,其压力往往会顺着依赖关系进行传导。就拿“高考成绩查询”来说吧,每当到了查询高峰期,与之存在依赖关系的“学籍信息校验”以及“身份认证”等服务,它们的负载便会急剧增加。

在传统的运维模式当中,运维人员通常只是依据单个服务过往的历史数据去规划其容量,完全没有顾及到这种依赖关系所带来的传导效应,如此一来,便很容易出现“某一依赖服务先出现崩溃,进而引发主服务陷入瘫痪”的状况。

政务云服务依赖的“三大风险”:传统运维的“盲区”

曾经有某省会城市,就因为在规划时没有充分考虑到“高考成绩查询”对“身份认证”服务的依赖情况,结果在查询高峰期,“身份认证”服务由于容量准备不足而发生崩溃,最终使得整个成绩查询系统全部中断,无法正常运行。

解决方案推荐

政务云可谓是数字政府的关键‘神经中枢’,它承担着社保、医保以及政务服务等多达上百个业务系统的运行任务。这些业务系统之间依靠数千个接口构建起了极为复杂的依赖关系,宛如一张精细且严密的网络一般,在这张网络里,哪怕仅仅是某个节点出现极为微小的波动,都很有可能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。

勤源科技在政务云领域精心耕耘多年,其推出的以“全链路智能运维”作为核心要点的政务云FinOps解决方案,如今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的十多个省、市成功落地实施。

政务云服务依赖的“三大风险”:传统运维的“盲区”

该方案借助全链路追踪这一技术手段,能够清晰明了地绘制出服务依赖关系树,进而精准无误地识别出“谁依赖谁以及依赖强度究竟如何”等情况,这样一来,便可从根源之处对连锁故障进行有效预防,同时对系统架构予以优化完善,使得政务云能够从以往的“被动救火”状态转变为如今的“主动防控”模式。

勤源探针技术凭借创新突破数据完整性难题,仅需单一探针即可实现一个业务系统的全场景覆盖,高效解决各类问题,其核心能力体现在对业务服务链路、业务应用链路、网络链路、基础数据链路这四大维度的全面监控。同样,明确了服务依赖关系,进而专注于接口间延迟和跨进程或跨服务的调用链路追踪,确保政务云系统的高效运行。

评论